“碳中和”并非空中楼阁,商业价值推动企业积极拥抱绿色未来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资讯
2024
11/11
10:27

7432D1783231AEC8A514621F5A8840D0.jpg

自中国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3060”目标至今,四年时间内,各行各业的节能降碳工作不断深入。随着碳达峰的时间点逐渐临近,减碳挑战也在日益加剧。但依旧很多企业不知如何开启可持续的大门,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全局和长期思维的欠缺,另一方面则在于对未来经济回报的不确定性。

直观上来看,减碳事业似乎前期投入巨大,短期内无法取得直接回报。企业首先要生存下去才能考虑减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践行可持续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其尤为关心的问题。

然而,就在近日,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与商业价值共赢——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4》报告却提出了一些“反直觉”的观察,一半以上的调研企业表示,已通过能效优化、精益管理、循环经济等碳中和路径,将减碳降本内化为企业竞争力,迅速取得短期经济回报和市场认可。

对企业而言,碳中和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考虑经济性,用商业的力量去推动。报告进一步指出,双碳目标和窗口期已确定,碳中和将是未来半个世纪最大赛道。长远来看,积极应对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快人一步:碳中和经济回报逐渐显现

报告发现,与过去几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现阶段的企业践行可持续大幅提升。针对双碳相关的行动,仅13%的受访企业处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规划期,而其余87%的企业都处于双碳行动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将近九成的企业都已经采取了行动。

更令人欣喜的是,有四分之三的企业预期五年内可产生经济回报。其中,35%的企业高管反馈,在碳中和方面的投资会在短期内(不长于2年)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主要原因是其采取了高效的投资方式;而40%的企业预期会在5年内取得投资回报,这些企业往往会采取铺设光伏等新能源替代方式,受当地电价和本身生产运营模式影响,投资回报周期稍长。

报告进一步指出,低碳转型不仅能带来短期回报,更能助力打造长期增长模式。

一方面,减碳可以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减碳可以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环保意识逐渐提升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最终提升企业价值。此外,碳中和战略也能够激励创新,推动技术和业务模式的转型,为企业在未来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中立足打下坚实基础。

纵观全局:将商业性融入“碳中和”战略

从短期到长期的回报会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减碳动力,但必须强调的是,减碳是一项长期事业,企业在行动前应该战略先行,建立全局和长期视野。报告调研的某企业高管指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综合行业、企业、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与技术路线。

裁衣先量体,减排先摸底——企业想制定碳中和战略,首先要对内部碳排放量进行盘查;接着,在厘清碳排放基线的基础上,报告建议企业从“识别外部压力”、“明确自身定位”和“创建双碳路径”三个维度来规划自身的双碳战略。

不同的企业面对的外部压力会有所不同,制定双碳战略的第一步便是先识别出企业的外部压力来自哪里。其次是要清楚企业碳排放现状以及在行业中的排名,明确自身定位,是处于行业领先还是落后,企业碳排放的现状是高碳排还是低碳排。最后,战略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创建切实可实施的双碳路径。

举例而言,某制造业企业A,面对来自客户企业的减碳压力,根据自身碳排放现状制定了双碳目标,到2030年减碳38%。施耐德电气碳中和咨询团队按照无额外减排行动情景、基准减排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的四种情景,为制造业企业A测算出到2030年的减碳量,建议其采用强化低碳情景可以完成减碳38%的目标。

结合实际:减碳路径应兼顾技术和经济性

考虑到商业性,在碳中和路径的规划中,应该按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加权分析减碳措施,从降耗、替代、平衡、推动四个层级分别确定减碳行动优先级,搭建减碳路径。

报告给出了四个层级中的六大路径。首先,从“降耗”出发,企业可通过能效优化、工艺优化、循环经济三方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在“替代”与“平衡”方面,企业则应聚焦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并关注绿电和绿证交易的综合利用。最后,减碳经验丰富的企业应积极“推动”供应链脱碳。

至于企业究竟应该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报告也给出了答案,即企业应结合外部资源及自身管理改善,拥抱节能减碳技术及数字化技术,从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各种减碳路径和方案,结合企业的承受能力,执行减碳计划。

举例来说,如果企业的成本预算有限,并且比较看重短期回报,就可考虑从“降耗”层级开启减碳之旅,比如通过能效优化(空调节能改造等)这种高效的投资方式实现快速降本减碳,或是通过工艺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削减成本、强化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与之相比,供应链脱碳则是更高维度的行动目标。企业碳足迹不仅存在于自身,也存在于上下游供应链。实现碳中和需要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的生产活动排放,还需解决直接运营以外的排放。那些更加看重长期回报的领军企业可根据自身碳中和目标及供应链碳排放现状评估,明确改善的思路和策略,与产业生态伙伴共同合作推进减排计划。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来说,减碳已经不仅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更是提升全球竞争力、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策略。企业应兼顾可持续与商业价值,为未来的业务增长打开新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叶紫

 

THE END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华北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